查看原文
其他

公益带读14|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新闻学概论》

助你成功上岸的 财经新闻考研 2023-03-29

元气满满的周一啦~今天要进行的是《新闻学概论》第9-10章的带读,重点内容还挺多哒,好好做笔记不要偷懒哦~


9

新闻媒介的性质



第一节

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


1、新闻媒介的共性

(1)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2)新闻媒介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

①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于一切历史作品和教科书。

②新闻媒介用真实的事实反映现实变动,这使它区别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

③新闻媒介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变动,这使它区别于书籍、杂志和文学艺术。

④新闻媒介传播的新闻是面向社会大众的,这使它区别于书信、内部简报、军事情报等。

(3)新闻媒体与生俱来的公共性要求媒体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以公众的公共利益为优先目标,即公共利益至上是新闻媒体的第一诉求。

①保障法律所保护的公众私人利益不受传媒侵犯,这主要是对公众的隐私权以及青少年的保护,不伤害社会公德,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②满足公民的知情权。

③普遍服务原则。不分民族、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不论贫富、不论地位,都应该享受传媒业同等的服务。尤其是,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都应该在媒体上有平等表达机会。

2、新闻媒介的特性

新闻媒介的特性是分层次展现的,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描述。

(1)从所有制方面看

①私营新闻媒介除极个别独资外,绝大多数新闻媒介是通过公开或内部股份制方式创办。

②公营新闻媒介由社会公众所共同拥有的新闻媒介。

③国营新闻媒介由国家直接控制或国家控股的新闻媒介。

(2)从与政府或执政党关系看

①独立的新闻媒介政治上标榜客观中立,只以国家(民族)、公众利益作为是非标准,在经济上完全依靠自己,不接受任何方面津贴。

②官方新闻媒介代表政府(或执政党)立场,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一般依靠政府(或政党)的财政津贴来维持日常运作。世界各国几乎所有的对外广播都是官方的新闻媒介。

③半官方新闻媒介名义上独立运作,在重大政治问题上、重要时刻代表政府发言,替政府宣传,但政府可以不承担这些宣传的责任。可从政府那里得到许多优惠,如获得政府独家新闻发布权、采访优先权、刊登政府发布的公告等。

(3)从阶级性方面看

①无产阶级新闻媒介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②资产阶级新闻媒介代表资产阶级尤其是垄断资本家的利益。

(4)从办报(台)方针上看

①商业型新闻媒介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不排斥同时具有政府倾向性。

②政治型新闻媒介以追求政治目标为主要目的。

③政企合一型新闻媒介既追求政治目标,也同样追求商业利润。

(5)从媒介的内容上看

①严肃的高级媒介以刊登硬新闻和评论为主。

②大众化的通俗媒介以刊登娱乐、服务新闻为主,如有许多黄色新闻的“黄色小报”。

3、新闻媒介的个性

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某一新闻媒介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与其他新闻媒介的不同之处。一般体现在:

(1)以新闻报道的迅速及时见长,尽可能作现场报道、发表独家新闻。

(2)以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取胜。

(3)以发表具有独到见解的评论为世人瞩目。

(4)以编排的新颖活泼、具有独创性显得抢眼。

(5)以社区新闻、国际新闻或煽情新闻来显示个性。



第二节

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

1、含义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是指新闻媒介既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2、我国对媒介双重属性的认识历史

(1)长期以来,把新闻事业的属性仅定位在上层建筑内,确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2)1949年12月,新闻总署曾召开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决定报纸实行企业化经营,但没过几年就停止执行;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首都报纸试行企业文化经营,没过几年又停止执行。

(3)党的十四大召开后,新闻界逐渐达成一个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不但是一支强大的精神上、道义上的力量,还是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而形成新闻媒体具有双重属性的新认识,即新闻媒体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即新闻媒介在政治上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3、确立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的作用

(1)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

为了扩大发行量、提高收视(听)率,新闻媒介不断下工夫改进版面、改进节目,更加注意塑造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

(2)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更新

为了更真实、更迅速、更深刻、更生动地反映现实,制作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新闻单位培养了方方面面的人才,不断更新设备。

(3)新闻媒介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

中国新闻媒介从过去的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过渡,重视受众的需要,重视媒介的受众定位,不断进行受众调查。

(4)新闻媒介更加重视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新闻媒介在做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放开手脚搞活经营,使国家利税收入增加、新闻媒介实力壮大、新闻从业人员收入增长。

4、对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的认识存在的问题

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的新认识给中国新闻媒体带来重大转机、重大变化的同时,也带来新情况、新问题。有些新闻媒介为争取受众,不惜降低报格、台格,传播一些低级庸俗的煽情新闻和格调低下的节目;有些新闻媒介搞有偿新闻,甚至整个新闻版面标价出售给一家企业。



第三节

新闻媒体产品的商品性

1、报纸的商品性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报纸是商品,报纸通过市场流通到达广大读者手中,读者花了钱来买(订阅)报。报纸的商品性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电台、电视台的商品性

电台、电视台只有一次售卖,即出售一定的时段给广告客户。电台、电视台播出各种节目,吸引受众来收听收看,在节目中插播广告,让受众有意或无意、自觉或被迫地在收听收看节目的同时也收听收看广告。电台、电视台的广告同样按量按质论价,按量指广告占有时段的长短,按质就是视受众的多寡而定。

3、认识到新闻媒介产品商品性的意义

(1)积极意义

①经常考虑读者的需要。新闻媒介如果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受众就不愿去买、去看,一切意图都会落空。

②报纸是商品,可以自由买卖,报纸的销售会越出行政的区域,报业间必然存在竞争,这就迫使新闻工作者不断改进工作。

③报纸是商品,就必然有价值规律发生作用。这就要求加强对报纸生产的经营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2)消极后果

以商业原则指导办媒体,冲击公共利益至上原则。在商业原则下,媒体不再以满足公共知情权为己任,而以报纸发行量及电视、电台的收视率、收听率为第一诉求,往往使产品的格调越来越低下。

(3)积极应对传媒的商品性

如何对待传媒的商品性,发挥其积极面、抑制其消极面是传媒治理的中心课题。在欧盟,市场效率和核心价值两大考量中,确保核心价值始终放在优先地位上。而在中国,“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必须坚持的媒体运行的基本方针。



第四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1、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

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2、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

(1)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现代化建设。

(2)自觉地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

(3)新闻媒体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4)新闻事业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

(5)新闻事业属于国有资产,为全民所有。

(6)新闻事业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在宣传报道上严格按党性原则进行;而在经营上,各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10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1)淘通情况,提供信息

①人们接触新闻媒介的首要目的是为获得有用的信息,信息是人们赖以决策的前提。

②新闻媒体沟通信息,是保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在社会处于危机状态时,新闻媒体信息沟通的作用越发重要。

③新闻媒体的信息沟通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④新闻媒介向社会提供信息,最主要的是两方面:

a.世界的最新变动;

b.公众最关心的社会现象。

⑤评论也可以沟通情况、提供信息,原因是:

a.评论有时会夹带从未透露过的新闻。

b.有些评论传达政党或政府的新观点、新精神。评论的措辞、语调显示出一个政党或政府对某个事件的态度变化。

(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①阐明国家发展的目标和社会理想,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以实现共同目标和理想。

②分析政治、经济形势,解释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实行舆论导向,保证政令畅通。

③惩恶扬善、扶正祛邪,维护主流的价值系统,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

④沟通、协调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缓解社会冲突,消除矛盾。

(3)实施舆论监督

中国的新闻舆论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理应代表国家和人民利益来实施舆论监督。监督的范围包括:

①监督法律条文的制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使其符合法定的程序。

②监督国家法令和政府纲领的执行、实施。

③监督国家所有公务员遵纪守法、勤政廉政。

④监督市场运行的公开、公正、公平。

⑤监督社会的正常秩序,扶正祛邪,惩恶扬善。

(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①传播知识。新闻媒介所传播的知识,主要是和人们当前的生活、生产、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以及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创造,社会科学的新探索、新观点、新材料,使人们不断了解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

②提供娱乐。新闻媒介传播许多奇闻异事、各地风土人情、文娱节目等趣味性内容,让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得到高尚情趣的享受,培养、提高人们的欣赏兴趣和水平,满足人们正当的好奇心理的追求,鼓励人们发明创造才能的发挥。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要办好新闻媒体,投入的确很大,但如果办得好,它的利润也是可观的。

2、新闻媒体功能的局限性

(1)新闻媒体可以起阶级斗争工具的作用,揭露、打击敌人,但不能代替枪炮大刀从物质上去摧毁敌人。批判的武器毕竟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2)新闻媒介可以揭露谴责各种不法行为,但不能代替法院去判决任何人。

(3)新闻媒介可以批评各种错误行为,但不能代替党政部门去处分任何人。

(4)新闻媒介可以指导人们的思想、行动,但不能代替行政业务部门去指挥、命令任何人。

(5)新闻媒体可以介绍各种知识,但这种知识介绍仅限于当前人们的迫切需要的或新发现的知识,并没有系统性、阶段性,因此不能代替教科书和学校教育。



第二节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1)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新闻媒介的传播超越时间和空间,我们对当今世界的了解,绝大多数来自于新闻媒介,个人的亲身经历或人们口口相传是极其有限的。但正因为对新闻媒介的极度依赖、信赖,往往使我们轻信新闻媒介,甚至受骗。

(2)新闻媒介联结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新闻媒介把个人、世界联系起来,增强各国、各地区人民彼此了解和交流,但每个家庭之间却变得封闭起来,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之间的交流所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在家庭内部,广播电视有时也会成为拆散家庭的分离器。

(3)新闻媒介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①新闻媒介使人们了解很多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零碎而不系统,肤浅而不深刻。

②一个人每天有过多的时间被广播电视“牵着鼻子走”,根本无法独立思考。

③电视控制了受众的思想,可能会使受众的思想趋于简单化,成为“思想懒汉”。

(4)新闻媒介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新闻媒介使人们在同一时间作不同空间的比较,从安于现状到不满现状,到改革现状。这使人们不再墨守成规,而是立志改革,锐意进取,算一种积极的变化。

但新闻媒介带来的这种不安于现状的强烈愿望,既可以变成改革现状、造福社会的力量,也可以诱发个人不切实际的求名、求利、求享乐的欲望,引发社会不安定。

(5)新闻媒介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新闻媒介源源不断地向人们输送各种信息,沟通国内外联系,促进交流,加快社会民主化进程,加强经济的横向联系。对于社会进步和繁荣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但同时,新闻媒介尤其是广播电视的不少节目污染了社会空气,这在西方社会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广播电视中的黄色新闻和色情片、凶杀片泛滥成灾,导致了犯罪率的上升。



第三节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新闻媒介具有五大功能,但世界各国的媒介基本上是选取其中二三项功能为主,兼顾其他功能。基本的排列组合有以下五种:

(1)信息+宣传+赢利型的新闻媒介

即政企合一型新闻媒介。中国各级党委机关报都是这个类型的,它们既是信息的主渠道,也是宣传的主阵地,同时还是中国新闻媒介的赢利大户。

(2)信息+赢利型的新闻媒介

这类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虽然也会有倾向性,但政治倾向性比政企合一型媒介要淡或隐蔽,基本上不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类新闻媒介数量很大,而且有许多亚类:

①提供各种各样全面的信息。比如《参考消息》、CNN的全新闻频道。

②以提供某一类或几类信息为主。比如《经济参考》以提供宏观经济信息为主,《中国证券报》以提供股市行情为主。

(3)消闲+服务+赢利型的新闻媒介

这类新闻媒介基本上都是大众化通俗报纸以及一批电台、电视台。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晚报、都市报都是这种类型。

(4)知识+赢利型的新闻媒介

这种媒介数量极少,中国大多数的科技报属于这一类。

(5)纯宣传型的新闻媒介

世界上所有的对外广播电台都属于这一类。



第四节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1、定义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2、西方学者对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研究历程

(1)早期的强效果理论(1940年以前)
“魔弹论”或“靶子论新闻媒介的宣传就是“魔弹",而受众只是应声而倒的“靶子”。

(2)中期的弱效果理论(20世纪40~60年代)
①有限效果论。新闻媒介所产生的效果是有限的,甚至是微弱的。

②“最小效果论"或“无效果论”。大众传播本来并不是对传播对象产生效果的一种必要和充分的因素,而是通过中介因素的影响来起作用;这些中介因素向来只赋予大众传播以辅助的代理者的作用,而不是唯一的因素。

(3)适度效果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①应重视广大受众的利益需求,因为他们具有选择、分析、判断信息的能力。

②效果研究必须和社会各种因素联系起来。

3、新闻媒介效果的理论模式

(1)魔弹论


这是早期关于新闻媒体效果研究中影响深广的代表性理论,这一理论受心理学中机械的“刺激-反应”论(S-R)的影响,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命中目标”,就必然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

(2)选择性理论


1960年,哥伦比亚学派的约瑟夫•克拉珀出版《大众传播效果》,认为新闻媒介向受众传播信息的过程并非注射式的和直接的,是必须经过中介因素,其效果只能是有限的。

主要观点:受众心理倾向性势必导致受众对传播者和传播信息的选择。

①有选择地接触,即受众习惯性地接触与他的现有观点、兴趣和态度相一致的大众传播内容,并有意无意地避免接触与其观念相左的信息。

②选择性理解,即受众总是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对所接触的信息做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其与原有的认知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冲突。

③选择性记忆,即受众在接触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完成后,往往只是记住自己所赞同的内容,而忘却不赞同的内容。

(3)使用与满足理论


这是指以“受众”为中心,从受众利用媒介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满足来衡量媒介效果的理论。将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和目的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日本学者较典型的归纳)

①解闷消愁。逃避日常生活的种种制约;逃避劳苦和烦恼;解放情绪。

②人际关系。同节目中的人结成假设的社会关系;获得有利于日常社会关系的效用。

③确认自我。寻找确定自己位置的坐标;学习应付现实问题的方法;强化价值。

④监视环境。

(4)二级传播理论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同事提出了由“大众传媒——舆论领袖——受众”构成的传播过程,即“二级传播”。该理论的关键是舆论领袖,他们上通媒介,下连公众,其传播更具针对性、灵活性,更易为受众接受。

(5)议题设置理论


议题设置是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主要观点有:

①在当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

②大众传播媒介从每日每时所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

③事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众赖以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6)创新扩散理论


该理论主要研究大众传播对新技术、新观念推广所发挥的作用。1973年,美国传播学家罗杰斯和休梅克在《创新的传播》一书中对“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四个阶段的说法:

①知晓,指个体意识到创新的存在,并对创新的功能有所了解。

②劝服,指个体对创新形成一种赞成或反对的态度。

③决策,指个体从事于导致对采纳或拒绝创新做出选择的行动。

④证实,指个体谋求加强他已做出的创新决策。

(7)沉默的螺旋理论


该理论由诺依曼在1974年提出。沉默的螺旋阐述舆论形成过程:

①在一个公共的、公开的议题面前,每个人在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前,总要先听听周围人的意见,以免使自己陷入孤立境地而受到众人责难。当发现自己的意见与感受到的多数人意见相同或相似时,就会大胆地大声地发表;而发现自己的意见只处于劣势一方或与多数意见对立,往往会选择沉默或干脆转向。这样,强势的一方愈发强大,弱势一方更加沉默,以致最后一切反对意见销声匿迹。

②在这过程中,大众传媒通过公开报道或意见呈现,造成“意见环境”一一什么样的意见获得多数人认可,什么样的意见受到反驳、诘难,从而影响人们的意见选择,或造成沉默的螺旋,或加速沉默的螺旋,从而显示大众传媒在形成舆论过程中的重大影响力。

(8)文化霸权理论


该理论由葛兰西提出,他认为,任何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有两种霸权,即政治社会的政治霸权,包括军队、法庭、警察,通过暴力实施统治;另一个是市民社会的“文化霸权”,即智慧与道德的领导权,其本质是具有统治性的意识形态。大众传播通过新闻报道,通过它们倡导的大众文化等各种样式,建构并维护着统治性的意识形态。

(9)新闻建构理论


①理论基础

新闻建构理论是从“拟态环境”的概念中转化过来的。李普曼在其1922年出版的名著《舆论学》中提出,人们总是依据自己头脑中所固有的一幅现实图景对现实作出反映,而随着现实世界日趋复杂,人们在相当程度上通过大众媒体提供的材料日积月累地形成一幅现实图景。而大众传媒自觉或不自觉按照他们的想象来描绘现实,这就构成“拟态环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自觉不自觉按照大众传媒提供的拟态环境来思考、来行动。

②理论内涵

新闻建构理论认为,受众头脑中的现实世界就是大众传媒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建构出来的。这种建构出来的现实世界并不是虚构的,在微观层面上,每一条新闻可能都是真实的或接近于真实。但新闻报道把某些事实凸显出来,遮蔽某些事实,从而来完成建构。新闻建构是各种力量和各种意识形态博弈的结果。与拟态环境理论相比,新闻建构理论更强调新闻建构者的自觉意识。



第五节

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

“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特性决定了我国的新闻事业有着特殊的作用和任务。


(1)高举旗帜,引领导向。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3)团结人民,鼓舞士气。

(4)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5)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6)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如有任何问题,可咨询财新小助手哦

往期精彩推送👇👇👇
择校及课程:21级择校指南05丨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信息21级择校指南04丨中山大学新闻传播专硕考研信息21级择校指南03丨西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专硕考研信息
21级择校指南02丨上海财经大学新闻学硕士考研信息21级择校指南01|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传播专硕考研信息爱传播财新考研课程第五弹:全年小班计划【西财】
爱传播考研课程第四弹:全年小班计划【中大】
爱传播财新考研课程第三弹:全年小班计划【上财】
爱传播财新课程考研第二弹:全年小班计划【央财】
爱传播财新考研课程第一弹:VIP一对一
最新真题:新鲜出炉!四所财经新闻考研名校2020年真题合辑喜报丨中山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内附2019年真题)
喜报丨上海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硕(内附2019年真题)
喜报丨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内附部分真题)喜报丨西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内附2019年真题)
初试经验贴:
二战东北财经大学初试第四,复习最要命的是什么?中央财经大学2019新闻与传播专硕初试经验分享
西财新闻传播 | 5个月圆梦西财,初试前五学姐如何高效复习中大财新经验贴 | 双非三跨,排名靠后,如何逆袭上位?
中大财经新闻 | 4个月复习,初试411,其实我只是做对了这几点…中大财经新闻 | 跨考初试409,“我很享受备考过程...”
上财财经新闻|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上海财经大学考研经验帖|三跨一战上岸 再坚持下人生就有更多可能央财传媒经济学经验帖|普本三跨生一战391上岸秘籍央财新传经验帖|二本生三个月如何逆袭中央财经大学?
财新热点:桃色新闻引爆“绿地”,房企“反贪风暴”势在必行
中信银行为何掉进了“池子”?“卖油”还要倒贴钱?!2020又一见证历史时刻重磅!科创板之后,这块板也开始搞“注册制”了!“五五购物节”,要薅知识的羊毛这一次,微信支付宝终于碰上了“劲敌”!深圳楼市这波操作“真骚”……LPR下调,创下单月最大降幅,影响几何?
新基建专题01|“25万亿”新基建计划是什么?又一知名团队解散,非虚构写作这盆饭真的炒不熟吗?财新高管报道,愤怒之后更要思考媒介伦理瑞幸的小鹿角,差点顶死自己昨晚阅读量突破8万,上微博头条的文章是哪篇?
起底“N号房”背后平台:Telegram有罪吗?别光玩“抄作业”的梗了,各国抗疫经济战至少有100分的考点!落地了!财新考研界宠儿科创板终于挥手“草莽江湖”时代美股4连断!巴菲特都不敢编的故事,这题不考算我输!“央行降准”能考啥?考点都在这里!考点!“疫情下的供应链格局”,这题你会吗?再融资新规正式落地了!给上市公司增发股票松松绑~初、复试必看|新《证券法》今日落地,所有考点,一文解决!出题老师钟爱的考点之一?不得不看的“深圳先行示范区”!又是一道必考题!一文看懂“英国脱欧”利与弊“新冠”疫情—复试必备的30分考题—你掌握了吗?
公益带读:公益带读13|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新闻学概论》公益带读12|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新闻学概论》公益带读11|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新闻学概论》公益带读10|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新闻学概论》公益带读09|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新闻学概论》
公益带读08|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新闻学概论》
公益带读07|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网络传播概论》终篇—考点集中警告!
公益带读06|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网络传播概论》
公益带读05|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网络传播概论》
公益带读04|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网络传播概论》
公益带读03|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传播学教程》
公益带读02|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传播学教程》公益带读01|新传考研经典书目之《传播学教程》
其他内容:520“约惠”小技巧,教你一招拿下TA“线上复试”大局已定,一文看懂各种操作
中央财经大学复试线已出,速来查看!西南财经大学复试线已出,速来查看!上海财经大学复试线已出,速来查看!中山大学复试线已出,速来查看!
如何用SWOT分析“二战之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